五月和解信|和解主題:生活繼續

Maggie Shih
May 31, 2024

--

訂閱和解信✍🏻 https://we-care-self-care.ghost.io/tag/letters/ / IG @selfcare_freewriting

嗨,五月的你:

這個月過得如何?

我的五月是練習生命無常,學習去接受,生命中沒有所謂理所當然地停留;五月,還是重新學習好好說再見的一個月。

這個月接連參加了奶奶跟國中同學生命的畢業典禮,希望他們是真的都不痛、也不難受了。兒時面對死亡的經驗都有些灰暗,因此養成了格外懼怕死亡(與那些儀式們)的性格(也時常幻想著想要長生不老,因為好怕死掉是一件很痛恨難熬的事)。常常在那些儀式中,心中的不安、焦慮會掩蓋過悲傷;那些本該是好好緬懷逝者的時間啊,可是都被我拿來害怕了。所以,多半是在儀式過後,才能稍稍面對那些恐懼,並開始自己消化那些難以名狀的空虛跟悲傷。

真的是個慢半拍的人吶。不過我始終相當清楚,那些空虛不用也不可能被填補;在大腦資料庫裡曾一起共享的那些記憶球,即便喜怒哀樂雜揉,我都還是會好好保管著哦。「只要還有人記得,靈魂就還是會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好好的,真正的死亡是被全世界遺忘。」至少皮克斯動畫〈可可夜總會〉是這樣告訴我們的。

留下來的人還是要繼續生活。

這個月走在回寢室的路上,我常常發呆看天空。看每天的月亮都長得不一樣,但月亮卻又不曾缺席(除了朔月那天晚上看不到)。一方面覺得大自然的穩定令我無比敬佩,令一方面則又覺得,大自然理智的有些過分殘酷。「你有看到地球上,發生了好多讓人心碎的事嗎?你有看到地球上,有好多意難平正在蔓延嗎?你有看到地球人們相互的對立、仇恨和戰爭嗎?」或許有看到吧,但又如何呢?對他來說,我們都是地球上的過客吧,過得好與壞似乎不見得與他有關。這個月,我總對著大自然自問自答著。不需要答案,因為世界上很多事情,不像數學公式,總有個明確的「以此得證」。

情緒很滿的時候,通常也是創作能量豐沛的時候;因為不想忘記、也可能因為想要抒發。然這個月的和解信,我遲遲無法提筆,拖到了最後一天。因為我知道寫和解信之於自己,是把每個月的感受、情緒、經驗都好好放下(順邊跟願意看得人們分享!)可這次我不確定自己準備好了沒。

是個擅長預習生命節點的人。在去年底,就在思考今年五六月要來寫一封信,回顧大學這五年,還有承載著自己所有情緒起伏的一方宿舍。小小的 7.2 坪,裝滿了大學五年的能與不能、想與不想。很多機緣都是由此展開的。在外面開會開到好晚,再騎著 Ubike 2.0 回宿舍;在宿舍睡到最後一刻,再跳下床光速出門去趕公車,再眼睜睜盯著復興幹線從我面前駛過,無能為力只能再等十分鐘。每天平均有一次跟公車一起磨練心志的機會,因為錯過了,生氣也沒用,於事無補還傷身。

住宿舍之於自己,是去看見人類的張弛有度;我能自己在家裡的雙人床上睡得東倒西歪,也能於宿舍上鋪的單人床睡得唏哩呼嚕。即便宿舍起居空間很小,住在裡面的人,心還是可以很寬、夢想仍然能夠高遠、生活也還是踏實。

說了這麼多,我覺得宿舍最令人懷念的,大抵還是人,我親愛的室友們。這輩子很難再跟四個人一起共享 7.2 坪了吧,每每想到就惆悵;時間的河流能帶走悲傷、當然也能帶走令人珍惜的時刻。我會懷念,每次打開宿舍門,第一句問候彼此的話就是:「你洗澡了嗎!」還沒的話,問話的人就會鬆一口氣。因為我們可以在椅子上再一起軟爛一下,繼續說著那些荒談的對於「洗澡機器」的嚮往,然後再互相鼓勵說,好啦一起去,洗完回來就成功了。(所以說洗澡到底多難??)我喜歡這個小小的7.2 坪裡,充斥著我們的喜怒哀樂、素顏、水果跟零食,還有心血來潮的早睡早起比賽(雖然我總是最難起床的那個)。

如果我以後有小孩,我會跟他說,如果你有上大學,請務必要去住住看宿舍。在那裡,你會建立起自己的一方小天地;會感受到生活其實不需要那麼多疊床架屋;你總會想辦法在有限的空間裡,塞進最多的可能。那就是大學宿舍的魔力,麻雀雖小的 7.2 坪。

跌倒過、失意過、難受過、燦爛過、難忘過、也重新來過的大學五年啊。曾經對於要脫離令人羨慕的「大學生身份」感到焦慮,然而仔細想想,每一次的「階段轉換」貌似皆然。國中升高中、高中升大學、大學出社會,總害怕自己上階段累積的籌碼,到了下個賽局無法兌換、要重新累積;所以覺得自己很爛、一無所有。但不是的,這就是生命歷程很自然的一部分。只不過這次畢業比較不一樣的是,這一次,是真的脫離體制,可以自己去創造了。

喜歡在畢業季看很多畢業演講,因為每一篇畢業演講都是講者的嘔心瀝血之作,每個講者或多或少都想在這偌大的畢業演說競技場留名。這陣子,我看到一篇來自 2016 年,哈佛大學的第一位女校長德魯.吉爾平.福斯特(Drew Gilpin Faust)的〈誰會說你的故事?〉(Who will tell your story?)非常喜歡,反覆讀了好多次,想擷取其中一段與讀到這裡的你分享。

我持續告訴學生們:「去找到你熱愛的事物,去做對你而言至關重要的事情。」那可能是物理,可能是神經科學,可能是電影產業,可能是財金。但永遠不要安於後路,不要安於安全的故事,不要安於眾人的期待,直到你去嘗試你的首要計畫,即便它聽來有多不可能,有多瘋狂。

我稱呼這為「人生的停車場理論」,意即千萬不要把你的車停得離你的目的地老遠,只因為你害怕自己找不到一個更近的地方停車。不要錯過你的目標,不要背棄你的想望,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,若是沒有車位,你知道你永遠能夠再繞一圈。

這段畢業演說,在風雨飄搖的五月,算是給了我一劑強心針。難免會因為擔心自己拿不到最想要的,所以乾脆退而求其次。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鼓勵別人追求夢想,常常比相信自己能堅持理想來的容易。但其實,只要生活還在繼續,我們永遠都可以再繞一圈、再來一次,直至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停車位。

祝 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

Maggie

2024/05/31

喜歡傍晚的清澈天空,掛著總不缺席的月亮🌙

如果你喜歡這封和解信,歡迎分享或轉寄給你的在乎的人:)

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,別忘了將信件 移到主要收件夾 或是 標記星星,才不會錯過未來的和解信噢!

也歡迎小額贊助我一杯咖啡,支持我能花更多時間創作!

也歡迎回信跟我分享你和自己和解的旅程、和解信帶給你的感受。每封回信我都有好好讀,對我來說都是好有力量的存在!

--

--

Maggie Shih

Founder of We Care Self-Care// From Taiwan, exchanged in Finland. Major in Chinese, and double major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