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和解信|和解主題:面對拉扯

Maggie Shih
May 1, 2024

--

訂閱和解信✍🏻 https://we-care-self-care.ghost.io/tag/letters/ / IG @selfcare_freewriting

嗨,四月的你:

這個月過得如何呢?

四月的臺灣,有此起彼落的地震,震的人心惶惶,也發現許多朋友因此失眠、難以安心入睡。四月的台北,時而豔陽高照、時而雨不停落。這個四月,感覺是周遭人們集體疲乏倦怠的月份,一方面覺得 2024 居然已經過了三分之一,另一方面好像又困擾著還有三分之二要克服面對。

我的四月生活,是跟自己的不同人格拉扯,學習臣服不同的感受,好的、壞的、精彩的、無聊的,其實全都是自己的。

要下筆前,突然想到去看看去年與前年的四月和解信。讀完後,有一種似曾相似之感;發現,每年立夏左右的狀態總類似,忙碌、黏膩、想要掙脫些什麼卻不見得說得清楚,還有很多言不由衷。不過也慶幸,看起來日子仍會一頁頁翻,很快就要迎來盛夏酷暑了。

//

四月做了不少事,帶了很多工作坊、接了一些講座。穿梭在都市叢林裡,我常常在等公車捷運的時候想著,北北基桃的 1200 月票,無疑是我能在大台北地區,肆無忌憚、東奔西跑的最佳夥伴。加上從小學至今的成長經驗,我已被訓練成「面對機會,就會自動想趕快抓住」的人。答應了,哪怕時間緊迫,也一定也會想辦法逼自己完成。然在心底也深知,「取捨」與「拒絕」絕對是很重要的能力。

主管加派的任務,會毫不猶豫的答應;意外收到的講座邀約,即便時間緊迫,也會抱持著人類沒有極限,愉快的答應。我確實從這些機會抓取中,獲得很多能量、自我肯定、自我反省的練習。但,也真的蠻累的。

瘋狂產出、認真抓住機會的練習,成為了我的習慣,也因此逐漸成為能同時一肩扛起好多任務的人。然而就在四月底,產出的能力,真的被推到了極限邊緣,每天都睡不飽…。所幸,在爆掉之前,我重新看見「能好好抓住小空檔放空、刻意休息,是一種能力」,更是提升效率的關鍵。

無止盡的產出,並不會讓自己比較快樂或快速。適時地在產出與完成之間,培養為自己按下暫停鍵的能力。無比重要、無比受用。哪怕只是 10 分鐘的閱讀閒書、15 分鐘的趴睡、看一集 20 分鐘的動漫、發呆吃一包小零食、斷網片刻 ……都能讓大腦獲得一點喘息。「休息跟機會一樣,都是要替自己爭取來的。」所以!五月的我要重新做人啦!已在每週的行事曆裡預留好幾格空白。那是我跟自己一起的時間,誰都不許搶走。很多時候,停不下來的我們,只是缺了一點把自己身心健康擺在第一的決心。向身體、睡眠、獨處預支幾次確實不會出事,因為我們的身體總比自己想的更有容乃大;但跟自然一樣,預支久了,還是會迎來反撲。所以,累了真的就要也就可以休息,不要等生病了才休息。

從前上課,跟著教授導讀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,便知道,要讓大腦停止思考,比起叫大腦瘋狂思考,來得困難許多,所以莊子告訴我們練習「心齋」、「坐忘」。練習把心空出一個沒有干擾、批判的空間,在那個空間裡,我們可以自在地成為自己。噢對,老莊應該是大學時期影響我最深的思想人物了;也是在讀國文系前,意想不到的收穫!直到現在,每天都還是會在忙碌的台北,向兩位小國寡民、無為而治的思想家致敬。(我真的覺得小國寡民挺好的…人類的煩惱、比較心應該會少掉一大半。可惜,科技發展至今已不允許。)

//

四月,還是學習臣服身體。自去年從歐洲回來,濕疹就沒有停止困擾我。拜訪了幾次的皮膚科,皮膚科醫生總告訴我:「你的體質不適合濕熱的環境,很難根治哦!但還是開藥給你塗跟吃,可以舒緩症狀。」來回了幾次,常在夜裡睡前,因為濕疹發癢,而難以入睡。

月初,不曉得哪來的靈感,抱著一種反正皮膚科醫生都救不了我了,也不能更糟的心態,去預約了中醫。距離上一次看中醫,應該已經過了十幾年,小時候吃中藥調身體,吃了好幾年,水藥、粉末都吃過,每天兩包是家常便飯。然服用中藥,其實需搭配飲食習慣的調整,才會真的見效。畢竟,身體調養,是漫長且巨大的過程,一時半刻很難看見成果。可小時候調皮,常把中醫師說:「要少吃辣、少喝冰水。」當成耳邊風。於是,這次自發動了看中醫想根治濕疹的念頭,自己也很是驚訝。

跟兒時不同的,是多了一份對自己身體的憐惜。「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水果、飲料,要退冰 15 分鐘在吃;生菜是寒冷的食物,要少吃;太甜、太辣、太刺激的食物,對你的身體也不太友善……」這一次,褪去了小時候的調皮,多了一份想善待身體的執著。我很認真的把什麼能吃、什麼該少吃的資訊,通通老老實實地刻進腦子。從前超愛吃生魚飯的我,四月一碗都沒吃,改成了都是煮熟蔬菜的健康便當;過去熱愛喝冰水的我,四月的水瓶裡,裝的幾乎都是常溫水。

「很多想吃想喝的,都得少吃少喝了,委屈嗎?」我問自己。

「其實還好誒,能知道自己身體需要什麼樣的照顧,並且自給自足的感覺,其實很踏實。」

也還記得,中醫師在初診時跟我說:「濕性體質的藥會比較苦哦。」(當下不以為意,想說我可是吃了好幾年中藥的人誒!結果拿到藥,直接打臉自己,第一包吞下去的時候,苦到哭出來…)土茯苓、地膚子、白鮮皮、苦參根、當歸飲子…清一色「清熱除濕、潤燥、解毒」的藥材,再苦都要吞下去。這一回看中醫調身體的體驗,讓我深刻感受到,「長大是必須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」。為了與之和平共處,雙方,身體與自己都要付出努力。

想當初,小時候中藥都要被逼著吃,現在的我,忘記帶中藥出門,還會懊惱一整天。真不可思議啊。「人果真是要覺察到自己的需求,才有辦法做出真正的轉變。」(下次帶自我覺察工作坊,又多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舉!)目前戒生菜、冰水約一個月,有感身體也正在感謝自己的努力與付出。親愛的身體,繼續互助合作愉快!

//

「長大很累,路還長,請陪我一起慢慢走、開心走。記得休息,愛你。」四月的最後,收到了朋友 U 的手寫祝福,替我的四月下了恰如其分的註解。想把這句祝福,也送給你。慢慢走,記得休息。

我嚮往的長大是,年紀有之,歷練有之,疲倦有之,忙碌有之,自我覺察必有之。這是一篇自我拉扯的和解信。而所有的拉扯,是因為有所嚮往、有認真感受。謝謝你讀到這裡。

祝 自在拉扯、學會取捨

Maggie

2024/04/29

回高中跟學弟妹們聊聊🫶🏻

如果你喜歡這封和解信,歡迎分享或轉寄給你的在乎的人:)

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,別忘了將信件 移到主要收件夾 或是 標記星星,才不會錯過未來的和解信噢!

也歡迎小額贊助我一杯咖啡,支持我能花更多時間創作!

也歡迎回信跟我分享你和自己和解的旅程、和解信帶給你的感受。每封回信我都有好好讀,對我來說都是好有力量的存在!

--

--

Maggie Shih

Founder of We Care Self-Care// From Taiwan, exchanged in Finland. Major in Chinese, and double major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.